不動產證券化 市場空間大

發佈時間: 2004-07-14 14:39:00
LINE-SHARE FB-SHARE
不動產證券化條例立法通過滿一周年,目前僅嘉新水泥集團所有的萬國商業(IBM)大樓,在6月10日於櫃檯買賣中心掛牌。昨(13)日一場不動產證券化高峰會上,金管會銀行局第四組組長林棟樑說,台灣不動產證券化市場約為480億元產值,占國內債券市場比重僅1%,而美國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占債券25%,所以證券化商品還有待開發的空間。 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畢竟不同於一般股票證券,仍應有獨立交易及資訊平台,不該與現有的股市混淆,反而會增投資人取得錯誤資訊的風險問題。因此,尚待政府運用公信力,提供國人充份的投資理財資訊及教育,才能使得不動產證券化商品成為如股票投資一般簡易。本報昨天與北區房屋共同主辦「台灣不動產證券化高峰會」,彭培業、林棟樑、富邦建築經理公司總經理宋良政、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莊孟翰與台灣工業銀行副理李日寶參與討論。 發行國內第一宗不動產證券化的台灣工業銀行副理李日寶以自身經驗指出,業者最需要的是一清楚的遊戲規則,現在比較困擾的部分是稅務,希望稅負能確定,不要永遠都讓業者有意外的稅要負擔。林棟樑則回應,賦稅署日前針對台灣工銀與台北國際商業銀行發行的萬國商業大樓受益證券,在今年5月底提出了一個解釋,未來將暫時依照這個方式課稅。 李日寶呼籲政府,希望這個案例可以成為通案,未來不需每一個商品上路,都需重新申請。彭培業說,不動產仲介經紀業的營業據點分布各地,對於在地性甚高的實體不動產的交易市場,以及不動產於當地之收益性均十分熟悉,更可使不動產證券化市場之交易資訊更公開透明,容易為投資人所取得。目前仍不容易獲得不動產證券化相關資訊。莊孟翰說,國外不動產證券化的投資均著眼於正常的投資報酬率以及節稅效果,但是國人投資金融商品往往只重視不確定的高額效益,導致類似的投資個案往往因為過份強調投資報酬率,這是亟待導正的觀念。 電話:04-23160106 傳真:04-23130523